光明网:军地合力 军民团结 无往不胜
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24.10.10
近期召开的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军胜利法宝”。这一重要论断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为理论依托,植根于党领导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进程,着眼于对新时代政治建军的战略思考,实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
军政军民团结蕴含着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聚焦军政军民关系,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战争理论,作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重要论断。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军民一致的原则不能变,并倡导开展了军民共建和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江泽民同志要求,把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作为重大的政治原则紧紧抓住不放。胡锦涛同志强调,双拥工作要围绕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军政军民团结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指出“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重要论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军政军民团结的核心内容和时代价值,在精神实质上高度契合、理论内涵上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回顾人民军队97年的光辉历程,我军在党的领导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军民同心合力凝聚磅礴力量,共同谱写了彪炳史册的壮丽篇章。建军初期,毛泽东同志就向红军官兵讲“军队与工农群众如鱼之于水”的道理,制定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并明确提出红军要将宣传组织群众、帮助群众建立工农革命政权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明确把“军民一致”作为党的政治工作的三个基本原则之一。1943年起,各抗日根据地踊跃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形成了军民团结、共御外侮的生动局面。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双拥工作更加深入,在经济和政治上得到翻身解放的人民群众踊跃参军、奋勇支前。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勠力同心、艰苦奋斗,在恢复国民经济、抗美援朝、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及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历史充分证明,“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永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民军队与人民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的鱼水之情,是我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可靠保证和重要历史经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军民团结的伟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军政军民团结,强调要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军政军民团结是全面推进强国复兴的必然选择,是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政治保障,也是打赢未来战争的时代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军地合力,军民同心,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只有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才能汇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关键是要在一体化上下功夫。要想实现各领域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就必须加强军地战略规划统筹、政策制度衔接、资源要素共享,军地双方密切配合、协同发展,全体军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在“军地一盘棋”中落地见效。未来信息化战争涉及的领域更为宽广,战场的形态更为复杂,实力的比拼更为立体。不论形势如何发展,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要把握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内容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只有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时刻做到与人民血脉相连、生死与共,不断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才能掌握制胜之本、获得力量源泉、打赢未来战争。